
印度可能超越,成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國
曾幾何時,大媽一登場,幾乎就意味著購買力。2013年,由于集體瘋狂買金,“大媽”撼動國際金價,并一舉揚名國際。但最近國際媒體也開始察覺到:大媽對黃金市場的影響力,似乎要讓位給印度大媽了。
《經濟學人》雜志3月26日文章稱,印度正在與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國競爭,每年印度從國外購買約1000噸的黃金,都藏在短襪、保險箱和印度寺廟中。
DT君從世界黃金協會網站查詢到的數據,也顯示出印度極有可能超越成最大黃金消費市場。最近2年,印度市場對黃金的消費需求量始終“緊咬”,并偶有領先,兩者的差距和兩年前相比已經縮小很多。
印度黃金大量靠進口
在印度,不管是富人、窮人,都有著濃厚的“黃金”情結,即便是乞討者,有時也會穿戴黃金。在印度傳統文化中,黃金更是婚嫁和寺廟供奉中的必需品。
但印度黃金消費量大幅提升還是近年來的事。《經濟學人》報道說,1982年印度僅僅消費了65噸黃金。近來由于連續多年的通貨膨脹以及貨幣貶值,使得黃金成為一種穩定的投資,一些生活節儉的人也開始轉而把儲蓄用來購買黃金。
印度人愛黃金,但偏偏本國的黃金產量又有限,根本排不上世界產金國的前十,所以只得依賴進口。
經濟學家Ajit Ranade表示,印度人每年用在進口黃金上的花費,超過了外資機構投入到印度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金額。路透社也估算稱,上述所受印度每年從國外進口的1000噸黃金,就相當于印度1/4的貿易赤字。
原來黃金都囤在民間,國家儲備成問題
印度人對黃金太過于熱愛,顯然讓印度政府感受到了壓力。為了不讓國民太過于依賴黃金投資并對本國貨幣產生影響,印度政府在抑制國內黃金消費需求上沒少下力氣。
騰訊財經引述CNBC文章稱,印度政府嘗試了多種手法,但始終收效甚微:
印度政府希望通過債券計劃向印度國內收集約50噸黃金,從而幫助政府完成2萬噸黃金儲備的目標,結果在4個月之內只收集到了3噸。
印度財政預算公布了適度消費稅計劃,要對黃金珠寶消費征收消費稅。結果引發了全國珠寶商持續一個月的罷工。
印度設置的進口關稅,迫使珠寶商限制消費者在購買黃金時其消費額不能超過200,000盧比(約合3000美元),此舉讓珠寶商很憤怒。
印度央行宣布抑制消費者通過貸款購買黃金。
印度政府計劃幫助數百萬民眾開設銀行賬戶,為他們提供黃金以外的存錢方式。
新GDP算法繼續鼓勵大媽買黃金
盡管印度政府對其國內躁動的黃金消費始終保持著警惕,但DT君發現,印度政府2015年初對黃金消費的看法還是發生了180度大轉彎。
2015年初,印度悄然換了一套GDP新算法,把數據向上進行了修正,其中把原本算作消費的家庭黃金囤積,都算成了儲蓄,這樣就華麗麗地把政府頭痛的大媽囤積黃金問題,變成了為GDP做貢獻的一部分。
上一篇:為什么會有人認為羅輯思維做了錘子手機? | 下一篇:北京冬奧會在習近平心中的首要意義 |